新闻资讯
News

2025年中国将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
2025年,中国风光项目在建规模达510GW,占全球在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75%。中国尽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仍持续投资煤炭作为备用能源。该结论基于“全球能源监测”(Global Energy Monitor)的报告,且与中国降低碳强度的目标相一致。
中国正快速增加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其太阳能和风能新增装机量领先世界。根据“全球能源监测”报告,中国在建公用事业规模风光电场达510GW,较2024年增长57%,约相当于2025年全球在建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75%。
此次扩建符合中国制定的全球战略目标——实现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3TW,这一数值接近全国1.4TW的总装机规模。虽然中国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但这些数据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导者的地位。中国过去的排放量虽然低于其他工业化国家,但当前排放量是美国的两倍以上。
根据“全球能源监测”报告,仅中国在建风电装机容量,就足以满足约1.2亿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这些建设项目正值中国国内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之际,而新增需求正越来越多地由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而非化石燃料)来满足。2025年第一季度,科学家观察到,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变,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出现下降。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根植于其更为宏大的气候政策。中国承诺到2030年将碳强度(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降低65%。中国还于今年承诺,在2025年11月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发布新版《国家自主贡献》(NDCs)。新方案作为全面强化减排行动的一部分,不仅限于二氧化碳,还可能涵盖所有主要温室气体。
尽管取得上述进展,中国仍持续投资煤电设施。2024年,中国新建煤电设施规模达94.5GW,占全球总量的93%。专家指出,这些煤电设施大多作为国家不断扩大的可再生能源网络的备用系统而建,旨在保障能源供应可靠性与电网稳定性。
这种双重策略,即建设可再生能源且保留煤电作为后备能源,反映出中国对能源安全和脱碳目标的重视。尽管其他主要经济体正退出国际气候合作,中国仍将这些举措视为力争成为全球气候行动引领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能源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建设速度已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值得关注。全球面临高温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压力倍增,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行动对全球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尽管国际社会对中国煤炭消耗的批评往往偏离事实,但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扩建为中国的能源战略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写照。
中国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是亚洲清洁能源投资扩张趋势的组成部分。即便如此,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增长速度,中国在该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中国的发展将对未来十年的全球能源趋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全球能源监测”的报告指出,如果中国持续向当前方向发展,它可能成为打破可再生能源价格壁垒,吸引绿色科技投资和推动其他国家做出相似改变的关键转折点。然而,中国对煤碳的持续投资表明,完全转变成低碳能源系统,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指导,也需要世界其他国家的支持。
随着世界各国为第三十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长期气候承诺协商做准备,中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增长将对全球气候协商和预期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几个月,中国能否兼顾气候目标与国内能源安全将受到密切关注。